比特幣的「四年法則」可能首次被打破。儘管現貨 ETF 資金流入創下紀錄且企業資金庫膨脹,市場不再與減半週期同步運行。
相反,流動性衝擊、主權財富分配和衍生品增長正成為價格發現的新錨點。這一轉變為 2026 年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機構是否仍能依賴週期劇本,還是必須完全重寫規則?
隨著這些力量現在設定步調,問題不在於舊週期是否仍然重要,而是它是否已被取代。BeInCrypto 與 Checkonchain Analytics 的聯合創始人兼鏈上分析師、前 Glassnode 首席鏈上分析師 James Check 交談,以測試這一論點。
多年來,比特幣投資者將四年減半週期視為金科玉律。這一節奏現在面臨最嚴峻的考驗。2025 年 9 月,CoinShares 追蹤到 19 億美元的 ETF 資金流入——近一半流入比特幣——而 Glassnode 將 108,000-114,000 美元標記為成敗關鍵區域。同時,CryptoQuant 記錄到交易所資金流入崩潰至歷史低點,即使比特幣推升至全新歷史高點。
9 月的 ETF 資金流入突顯了強勁需求,但投資者需要知道這是真正的新資本還是僅僅是現有持有者從 GBTC 等工具轉移。這一區別影響了漲勢有多少結構性支撐。
James 指出,ETF 已經吸收了約 600 億美元的總資金流入。市場數據顯示,這一數字被長期持有者每月 300-1000 億美元的已實現獲利所掩蓋,這解釋了為什麼價格上漲速度不如單憑 ETF 需求所暗示的那麼快。
CryptoQuant 顯示,在比特幣 2025 年高點時,交易所資金流入達到了歷史低點。表面上看,這可能意味著結構性稀缺。然而,James 警告不要過度依賴這些指標。
分析確認了這一限制,指出長期持有者供應量——目前為 1568 萬 BTC,約佔流通供應量的 78.5%,且全部獲利——是比交易所餘額更可靠的稀缺性指標。
多年來,挖礦是下行風險的代名詞。然而,隨著 ETF 和資金庫流動現在佔主導地位,它們的影響可能遠比許多人假設的要小。
礦工每日發行的約 450 BTC 與長期持有者在高峰期可達每日 10,000-40,000 BTC 的恢復供應相比微不足道。這種不平衡說明了為什麼礦工流動不再定義市場結構。
當被問及比特幣是否仍遵循四年週期還是已轉向流動性驅動制度時,James 指向採用中的結構性轉折點。
分析支持這一觀點,指出波動性壓縮以及 ETF 和衍生品的興起已將比特幣轉變為全球市場中更類似指數的角色。它還強調,現在設定步調的是流動性條件,而非減半週期。
傳統上,已實現價格作為可靠的週期診斷工具。Fidelity 的模型表明,減半後的修正發生在事件後 12-18 個月。然而,James 認為這一指標現已過時——投資者應該關注邊際成本基礎的聚集位置。
他們的數據顯示成本基礎聚集在 74,000-80,000 美元左右——涵蓋 ETF、企業資金庫和實際市場平均值——表明這一範圍現在成為潛在熊市底部的錨點。
相比之下,MVRV Z-Score 並未破壞,但其閾值隨著市場深度和工具組合而漂移。James 建議保持靈活性。
他們的數據顯示 MVRV 在接近 +1σ 時冷卻然後趨於平穩,而非達到歷史極端值——這強化了 James 的觀點,即背景勝過固定切點。
隨著主權財富基金和養老金考慮投資,集中風險已成為關鍵問題。James 承認 Coinbase 持有大部分比特幣,但認為工作量證明抵消了系統性風險。
數據確認 Coinbase 作為大多數美國現貨 ETF 的託管人,說明了集中度以及為什麼 James 將其框定為市場風險而非安全風險。
James 指出衍生品是 Vanguard 潛在進入 ETF 和代幣化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市場分析顯示,BlackRock 的 IBIT 在 2024 年底推出期權後獲得了大部分 AUM 份額,美國 ETF 掌控了近 90% 的全球資金流——突顯衍生品作為市場動態的實際驅動因素。IBIT 的主導地位與美國 ETF 塑造幾乎所有新資金流入的報告一致,強化了該國的超大規模角色。
James 認為,為上行和下行情景準備策略是在 2026 年及以後應對波動性的最實用方法。
他的分析表明,比特幣的四年減半週期可能不再定義其軌跡。ETF 資金流入和主權規模資本引入了新的結構性驅動因素,而長期持有者行為仍然是關鍵約束。
像已實現價格和 MVRV 這樣的指標需要重新解釋,75,000-80,000 美元成為現代熊市中可能的底部。對於機構而言,2026 年的焦點應轉向流動性制度、託管動態和現在在 ETF 之上形成的衍生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