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貨幣監理署(OCC)已允許國家銀行在其資產負債表上持有加密貨幣,以支付區塊鏈網絡費用。
今日發布的第1186號解釋性函件中的指導方針,還允許銀行持有加密貨幣來測試內部或第三方加密平台。
區塊鏈網絡需要原生代幣來處理交易。這些費用,通常被稱為「Gas費用」,是不可避免的。
OCC表示,銀行可以持有他們合理預期需要的代幣。這可能包括作為加密貨幣託管服務的一部分支付費用或促進客戶交易。目標是減少對第三方提供商的依賴並降低運營風險。
「支付網絡費用是在區塊鏈網絡上開展業務的必要部分,」OCC表示。「為此目的持有加密貨幣在支持其他合法銀行活動時是允許的。」
「附帶的」銀行用途
該指導方針強調,這些活動是「銀行業務的附帶活動」。這個短語在監管語言中具有重要性。這意味著銀行可以合法地這樣做,只要該活動有助於他們服務客戶或有效運營。
OCC甚至將其與歷史銀行實踐相比較,如持有外幣、銀行票據或支付系統中的股份以促進交易。
換句話說,銀行一直需要持有某些資產來開展業務。加密貨幣只是最新形式。
銀行預計會謹慎管理風險。他們必須追踪運營、市場、流動性、網絡安全和法律風險。持有的加密貨幣數量相對於銀行資本應保持最小。
這封信是在監理官Jonathan Gould的領導下發布的,他是2025年7月確認的特朗普任命者。在他的任期內,OCC變得更加友好於加密貨幣。早期的指導方針允許銀行作為區塊鏈網絡上的節點運作,提供加密貨幣託管服務,並與穩定幣合作。
同時,GENIUS法案下對穩定幣發行者的更廣泛規則仍在起草中。但OCC的舉措表明,美國監管機構願意讓銀行安全有效地參與加密貨幣。
隨著更多銀行探索數字資產,這一指導方針可能會加速採用。它連接了傳統金融和區塊鏈,為銀行提供了一條更清晰的路徑,將加密貨幣整合到日常運營中。
今年早些時候,OCC發布了指導方針(解釋性函件1184),允許國家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提供加密貨幣託管和交易服務。
本質上,銀行可以代表客戶買賣數字資產,將加密貨幣活動外包給第三方,並提供相關服務,如記錄保存、稅務報告和合規。
來源:https://bitcoinmagazine.com/news/u-s-regulator-allows-banks-to-hold-cry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