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算力價格已跌至自Luxor Technologies於2016年12月開始追蹤該指標以來的最低水平,為礦工帶來嚴峻的盈利挑戰,並引發了對整個行業運營可持續性的質疑。
算力價格是評估比特幣挖礦經濟學的關鍵指標,衡量每單位算力的預期日挖礦收入。具體而言,算力價格表示礦工在24小時內每太哈希每秒(TH/s)的計算能力可望獲得的收益。
該指標結合了礦工的兩個主要收入來源:區塊獎勵(授予成功驗證區塊的礦工的新鑄造比特幣)和用戶支付的交易費用。隨著算力價格下降,礦工在相同計算工作量下獲得的收入減少,壓縮了利潤空間,威脅到效率較低運營的可行性。
作為知名比特幣礦池和數據分析提供商,Luxor Technologies自2016年12月起追蹤算力價格,提供了近九年的歷史數據。目前的歷史低點代表著礦工在比特幣生產經濟環境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比特幣算力價格在其歷史上波動顯著,反映了比特幣價格、網絡難度和交易費用動態的變化:
牛市高峰:在加密貨幣牛市期間,特別是2017年和2021年,算力價格達到了較高水平,因為比特幣價格升值和高交易費用產生了可觀的挖礦收入。
熊市壓縮:之前的熊市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算力價格也隨之下降,但當前水平代表了超越先前週期性低點的新極端。
減半事件:比特幣的四年一次減半事件將區塊獎勵減半,除非有相應的比特幣價格上漲或費用收入增長來抵消,否則會造成算力價格階梯式下降。
2024年4月減半:2024年4月最近的減半將區塊獎勵從6.25 BTC降低到3.125 BTC,使礦工收入減少了50%,顯著加劇了當前算力價格的挑戰。
多種因素匯聚,導致算力價格降至歷史低點:
比特幣價格水平:比特幣當前價格雖然相對歷史標準仍然較高,但尚未足夠上漲以抵消2024年4月減半對礦工收入的影響。
網絡難度:隨著更多計算能力加入網絡,比特幣的挖礦難度持續增加,迫使礦工在更大的競爭者池中分享區塊獎勵。
交易費用下降:比特幣交易費用已從網絡擁堵期間的峰值大幅下降,移除了先前緩衝礦工低區塊獎勵的關鍵次要收入來源。
算力增長:儘管面臨經濟挑戰,比特幣的總算力仍保持在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礦工繼續運營,為有限的區塊獎勵創造了激烈競爭。
能源成本:許多地區持續或上升的電力成本與收入下降不成比例,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歷史低點的算力價格在比特幣採礦行業造成嚴重後果:
盈利危機:許多採礦運營,特別是那些使用較舊設備或電力成本較高的,現在正在盈虧平衡點或以下運營,有些甚至虧損運營。
投降風險:面臨不可持續經濟狀況的礦工可能被迫完全關閉運營,潛在導致算力下降和行業整合。
設備價值下降:採礦硬件轉售價值通常與採礦盈利能力相關,意味著struggling礦工擁有的設備已失去大量市場價值。
上市公司壓力:公開交易的採礦公司面臨特別壓力,因為不盈利運營影響股價和股東信心。
債務償還:在更盈利時期借款融資擴張的礦工,現在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難以償還債務。
比特幣礦工正在實施各種策略以度過算力價格危機:
效率升級:運營商正加速轉向最高效的採礦硬件,淘汰在當前算力價格水平下無法盈利運營的較舊、效率較低的機器。
能源優化:礦工正積極通過電力購買協議、可再生能源和地理重新定位到電力成本較低的地區來尋求低成本電力。
運營縮減:一些礦工在特別低盈利期間暫時關閉運營,等待條件改善後重新啟動。
多元化:採礦公司正在探索額外收入來源,包括為其他礦工提供託管服務、高性能計算和AI基礎設施。
持有比特幣:一些礦工不是立即出售所有挖出的比特幣來支付成本,而是持有部分產出,押注未來價格升值。
儘管算力價格創歷史新低,比特幣的算力仍然保持顯著韌性:
算力持續:比特幣的總網絡算力保持在接近歷史高點的水平,表明礦工集體繼續運營,儘管面臨經濟挑戰。
難度調整:如果算力價格持續受壓並迫使大量礦工關閉,比特幣的難度調整機制最終將降低採礦難度,改善剩餘礦工的經濟狀況。
安全考量:儘管盈利能力低,持續高算力實際上增強了比特幣的安全性,展示了網絡在經濟壓力下的韌性。
競爭動態:算力數據表明,最高效、成本最低的礦工繼續擴張,而效率較低的運營商面臨壓力,推動行業向更高效率發展。
交易費用代表影響算力價格的關鍵變量:
費用市場疲軟:比特幣交易費用已從網絡擁堵期間的峰值顯著下降,特別是在NFT和Ordinals活動高峰期間。
收入份額:在當前水平,與區塊獎勵相比,交易費用僅佔礦工總收入的一小部分,對低算力價格提供的緩衝極小。
未來依賴:隨著區塊獎勵每四年減半一次,比特幣的長期安全模型越來越依賴於發展強大的費用市場來補償礦工。
可擴展性張力:像Lightning Network這樣將交易移至鏈下的第二層解決方案改善了比特幣的可擴展性,但減少了礦工依賴的鏈上費用收入。
能源成本代表礦工最大的運營支出,直接影響當前算力價格下的盈利能力:
成本差異:電力成本因地區而異,從某些地區低於$0.03/kWh到其他地區超過$0.10/kWh,造成巨大的盈利差異。
可再生轉型:許多礦工已轉向可再生能源,這可提供更低成本同時改善環境可持續性。
電網服務:一些礦工參與需求響應計劃,在電力需求高峰期縮減運營,換取公用事業的付款。
閒置能源:利用原本浪費或閒置能源的礦工保持盈利優勢,因為他們的有效電力成本接近零。
算力價格危機顯著影響採礦硬件市場:
新設備投資回報:在當前算力價格水平,新採礦設備的投資回報時間已大幅延長,可能超過設備的有用壽命。
二手市場崩潰:二手採礦設備價值已暴跌,因為買家認識到較舊、效率較低的機器無法在創紀錄低算力價格下盈利運營。
製造商壓力:採礦硬件製造商面臨需求減少,因為礦工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延遲或取消設備購買。
創新激勵:持續低算力價格為提高效率的硬件創新創造了強大激勵,可能加速技術發展。
公開交易的比特幣採礦公司在算力價格危機期間面臨特殊挑戰:
股價壓力:採礦公司股價通常與採礦盈利能力相關,當前條件造成顯著的股東價值損失。
資本獲取:不盈利運營使通過股權或債務發行籌集額外資金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
運營透明度:上市公司必須披露財務表現,使其困境對投資者可見,可能引發進一步的賣壓。
戰略轉向:幾家公開採礦公司已宣布多元化策略,包括AI和高性能計算倡議,以抵消比特幣採礦挑戰。
算力價格危機根據規模不同對礦工影響各異:
小型礦工脆弱性:小規模和業餘礦工單位成本較高,面臨最大壓力,許多可能被迫完全關閉。
大型礦工優勢:工業規模礦工受益於規模經濟、更好的能源合約和資本獲取,幫助他們度過低迷。
整合加速:困難的經濟環境加速行業整合,struggling的小型運營商將資產出售給資本更雄厚的競爭對手。
地理集中:採礦活動越來越集中在提供最有利廉價能源、支持性監管和基礎設施組合的地區。
雖然低算力價格造成經濟挑戰,比特幣的安全性仍然強健:
攻擊成本:比特幣的高總算力意味著執行51%攻擊仍然昂貴得令人望而卻步,儘管算力價格低。
去中心化:礦工間的地理和運營多樣性有助於維持網絡去中心化,即使一些運營失敗。
難度調整:比特幣的難度調整算法確保無論算力波動如何,區塊仍然大約每10分鐘產生一次。
長期安全模型:算力價格危機突顯了隨著區塊獎勵繼續下降至零,比特幣長期安全模型的問題。
先前的採礦壓力期提供了背景:
2018年熊市:在比特幣2017年峰值之後,隨後的價格崩潰造成嚴重的採礦挑戰,迫使許多運營在難度調整前關閉。
2020年減半:2020年5月的減半造成盈利挑戰,隨著比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