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官員史蒂芬・米蘭表示,貿易不確定性顯著上升。企業對未來訂單、關稅環境與供應鏈穩定性的信心轉弱,已體現在投資計畫與招聘意願中。在他看來,隨著通膨逐步回落且通膨預期維持錨定,聯準會應「在數據允許時,以更快的節奏下調政策利率」,以緩衝外部衝擊對美國內需與就業的潛在拖累。
米蘭指出,與貿易相關的政策不確定性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他強調,「偏高的實際利率與階段性收緊的金融條件」可能放大上述衝擊的滯後效應。若貨幣政策調整過慢,企業或將縮減資本支出與招聘,以防利潤率下滑與現金流壓力,進而累積為更廣泛的增長風險。
在通膨方面,米蘭表示,核心通膨雖較去年高點顯著回落,但服務項通膨仍具黏性。當前關鍵在於「避免因政策滯後而令增長代價過高,同時維持對物價穩定的可信承諾」。他支持「逐會議、依賴數據」的路徑,但認為當風險平衡轉向增長一側時,決策者應更果斷地下調名目利率,以壓低實際利率。
市場反應
米蘭講話發布後,利率市場迅速重新定價。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投資者對年內累計降息幅度的預期上調;2年期美債殖利率盤中下挫約3–6個基點,10年期殖利率同步走低。美元指數走弱,黃金上行,成長型科技股與利率敏感板塊上漲。部分分析師指出,若隨後公布的就業與通膨數據配合,委員會內部的鴿派傾向或將獲得更多支持。
各方觀點
後續觀察
背景
近月來,全球貿易摩擦與供應鏈再配置升溫。企業在財報電話會議中頻繁提及「需求能見度下降」與「庫存去化延長」。同時,美國通膨自高位回落,但服務與住房相關項目仍具黏性。「軟著陸」與「二次通膨」的爭論此起彼伏,政策路徑不確定性維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