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科技巨頭和川普政府數月的壓力下,布魯塞爾官員現在正在討論可能延遲人工智能法案部分內容的實施,這標誌著他們立場的戲劇性轉變。
在2025年11月19日,歐盟委員會將就一項可能重塑人工智能法案推出方式的「簡化方案」做出決定。根據委員會發言人Thomas Regnier的說法,官員們正在探討「有針對性的實施延遲」,儘管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草案提案包含重大變更。使用高風險人工智能系統的公司可能在執法開始前獲得一年的寬限期。歐盟也正考慮將透明度違規的罰款推遲到2027年8月。這將給企業更多時間調整營運,而不必立即面臨處罰。
人工智能法案最初於2024年8月生效,但其規則逐步適用。對危險人工智能系統的某些限制已於2025年2月生效。下一個主要期限是2025年8月2日,屆時通用型人工智能模型必須符合新要求。針對高風險系統的最嚴格規則原定於2026年8月實施。
美國科技公司已經抵制人工智能法案數月之久。在2025年6月,代表Apple、Google和Meta的電腦與通訊產業協會要求歐盟至少延遲該法案兩年。他們認為這些規則過於複雜且不確定。
遊說活動規模龐大。最近研究顯示,科技公司現在每年在布魯塞爾的遊說支出約為1.51億歐元——比四年前增加了50%。僅Meta一家每年就花費1000萬歐元,而Microsoft和Apple各花費700萬歐元。
Meta對這些法規採取了最強硬的立場。該公司全球事務主管公開宣布Meta不會簽署歐盟的自願性人工智能實踐準則,聲稱它造成了過多的法律不確定性。相比之下,Google決定支持該準則,顯示出科技產業內部的分歧。
美國政府也施加了壓力。副總統JD Vance在巴黎峰會上警告「過度監管」可能損害歐洲的人工智能產業。在幕後,布魯塞爾一直與川普政府就調整人工智能法案和其他數位規則進行談判。
使這種情況引人注目的是歐盟委員會改變立場的速度之快。在2025年7月,委員會發言人Thomas Regnier堅定地表示:「讓我盡可能清楚地說明,沒有停止計時。沒有寬限期。沒有暫停。」
那只是四個月前的事。現在,同樣的官員們正公開討論延遲。這一轉變發生在包括空中巴士和Mistral AI在內的45多家歐洲公司也呼籲推遲該法律之後。
這一變化反映了實際實施問題。關鍵指導文件遲到或根本沒有到達。通用型人工智能實踐準則原定於2025年5月發布,但由於產業投訴而延遲。一些關於禁止人工智能系統的指導在這些規則生效後僅兩天才發布,幾乎沒有給公司準備的時間。
前意大利總理Mario Draghi在2025年9月為延遲論點增添了分量。在布魯塞爾的一次會議上,德拉吉稱人工智能法案是「不確定性的來源」,並敦促暫停下一階段的實施。
「第一批規則——包括禁止『不可接受風險』系統——落地時沒有重大複雜情況,」德拉吉解釋道。「但下一階段——涵蓋關鍵基礎設施和健康等領域的高風險人工智能系統——必須適度並支持創新和發展。在我看來,這一階段的實施應該暫停,直到我們更好地了解其缺點。」
德拉吉2024年的競爭力報告已經推動歐盟重新思考一些法規。他延遲企業永續規則的建議被接受,現在他對人工智能法案的擔憂正受到嚴肅關注。
波蘭也一直在推動延遲。波蘭政府提出了一種「停止計時」機制,用於人工智能法案中技術標準尚未準備好的部分。在9月,波蘭建議將高風險人工智能系統的處罰延遲六個月到一年。
並非所有人都支持延遲該法律。包括數位權利組織和消費者倡導者在內的50多個組織簽署了一封反對任何推遲的信函。他們擔心延遲會削弱對公民的保護,並給科技公司過多權力。
法律專家意見不一。有些人認為,僅僅延遲一個有缺陷的法律不會解決其問題。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副教授Thibault Schrepel寫道,人工智能法案的僵化框架無法跟上快速變化的技術。他建議建立「適應性監管」而非延遲,使其能夠與人工智能發展同步演進。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正密切關注這些發展,因為人工智能法規可能影響結合人工智能與區塊鏈技術的項目。
11月19日的決定將測試歐洲能否平衡創新與監管。即使委員會提出延遲,這些變更仍需獲得歐盟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的批准。
利害關係超出了技術政策範疇。人工智能法案本應確立歐洲作為負責任人工智能治理的全球領導者地位。在美國壓力下退讓可能會削弱這一地位,並引發對數位時代歐盟主權的質疑。
在歐洲運營的公司面臨自己的挑戰。他們需要明確的規則來制定業務計劃,但他們也希望這些規則切實可行。科技領導者抱怨產品因監管不確定性而延遲或被削弱。
更大的問題是,任何法律是否能有效監管如此快速變化的技術。通用型人工智能模型的發展速度超出了監管者的預期。2021年看似全面的規則到2025年可能已經過時。
歐洲現在面臨人工智能監管的艱難選擇。11月19日的方案可能為更好的實施提供喘息空間,或者在企業壓力下發出撤退信號。無論發生什麼,這一決定將顯示民主政府是否能制定技術規則,或者科技巨頭是否擁有過多權力。全世界都在關注歐洲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法律能否在現實中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