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on Musk:X新通訊工具受比特幣啟發

2025/11/02 23:07

Elon Musk在Joe Rogan播客中透露,X即將推出的加密消息功能直接受到比特幣去中心化架構的啟發,標誌著該平台向注重隱私的通信和潛在加密貨幣整合的演進。

Musk對X通訊工具的比特幣願景

在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節目中,Elon Musk披露X開發團隊在創建平台新消息系統時研究了比特幣的加密協議和去中心化設計原則。這一揭示突顯了Musk對加密貨幣技術的持續興趣。

宣佈的關鍵功能:X通訊工具將採用類似比特幣公私鑰基礎設施的加密方法實現端到端加密。用戶將控制自己的加密密鑰,確保消息保持私密且X或第三方無法訪問——反映比特幣的自我託管原則。

去中心化元素:雖然不像比特幣區塊鏈那樣完全去中心化,但X通訊工具將採用分佈式架構,減少單點故障和政府審查漏洞。消息路由將利用多個服務器節點,受比特幣點對點網絡拓撲啟發。

無需電話號碼:遵循比特幣的匿名模型,用戶可以在不需要電話號碼或傳統身份驗證的情況下創建通訊賬戶,僅使用X憑證或可選的加密貨幣錢包地址作為標識符。

技術架構細節

Musk在播客中詳細說明了技術規格:

加密協議:X通訊工具採用改進的Signal協議結合比特幣風格的橢圓曲線加密(secp256k1),這是保護比特幣交易的相同數學基礎。這確保了軍事級消息加密。

密鑰管理:用戶在本地生成並控制自己的加密密鑰,從不存儲在X服務器上。這種受比特幣啟發的自我託管方法意味著丟失密鑰將導致消息歷史永久無法訪問。

消息驗證:數字簽名驗證消息真實性,防止欺騙或篡改。該機制反映了比特幣交易如何進行加密簽名,確保發送者驗證而無需中央權威。

元數據保護:與暴露元數據的傳統通訊工具不同,X系統使用受比特幣隱私增強和閃電網絡路由啟發的技術最小化元數據收集。

與X更廣泛戰略的整合

受比特幣啟發的通訊工具符合Musk將X轉變為"萬能應用"的願景:

金融服務:通訊工具將與X計劃的支付功能整合,可能直接在對話中支持加密貨幣交易。用戶可以像發送消息一樣無縫發送比特幣、狗狗幣或其他加密貨幣。

身份驗證:X的藍色對勾驗證系統可能擴展到通訊工具,可選的基於區塊鏈的身份驗證提供賬戶所有權的加密證明而不洩露個人信息。

內容變現:創作者可以通過通訊工具接收加密貨幣打賞或付款,比特幣的微交易功能為直接通信提供新的變現模式。

去中心化身份:未來計劃可能包括與去中心化身份協議的整合,允許用戶在多個平台上維護單一加密身份。

與現有加密通訊工具的比較

X受比特幣啟發的方法與競爭對手不同:

Signal:雖然Signal開創了主流消息的端到端加密,但它需要電話號碼並維護集中式服務器基礎設施。X的方法增加了比特幣風格的密鑰管理和分佈式架構。

Telegram:Telegram提供加密但大多數聊天的密鑰由服務器端控制。X的自我託管模型讓用戶完全控制。

WhatsApp:由Meta擁有,WhatsApp使用Signal協議但收集大量元數據。X承諾比特幣級別的元數據保護。

Session:最像比特幣的現有通訊工具,Session使用區塊鏈路由和洋蔥網絡。X旨在實現類似隱私但更好的可用性。

Musk的比特幣哲學

通訊工具設計反映了Musk對比特幣的細緻看法:

去中心化價值:儘管批評比特幣的能源消耗,Musk承認去中心化架構抵抗審查和單點故障的價值。通訊工具採用這些原則同時避免能源密集型挖礦。

加密信任:Musk強調比特幣證明了加密系統可以在沒有中央權威的情況下創建信任——X通訊工具將這一原則擴展到私密通信。

用戶賦權:就像比特幣賦予金融自主權一樣,X通訊工具賦予通信主權。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和加密密鑰。

能源效率:從比特幣批評中學習,X系統使用權益證明式驗證和高效加密,在沒有比特幣計算開銷的情況下維護安全性。

隱私和安全影響

受比特幣啟發的設計具有重大隱私影響:

政府訪問:通過真正的端到端加密且無密鑰託管,X無法遵守政府解密消息的請求——類似於比特幣交易無法被中央權威逆轉。

執法擔憂:隱私倡導者讚揚這種方法,而執法部門可能對加密通信促進非法活動表示擔憂。

數據主權:威權地區的用戶獲得抵抗監視的通信工具,儘管這引發了關於平台責任的複雜地緣政治考慮。

安全權衡:密鑰自我託管提高了對平台入侵的安全性,但增加了用戶錯誤的風險。密鑰丟失意味著永久消息丟失。

加密貨幣整合計劃

Musk暗示更深層次的加密貨幣整合:

原生錢包:X通訊工具可能包含內置加密貨幣錢包,支持比特幣、狗狗幣和其他資產。用戶可以像發送消息一樣輕鬆發送加密貨幣。

閃電網絡:對於比特幣交易,X可能整合閃電網絡以實現對話中的即時低費用支付。

智能合約:未來版本可能支持基本智能合約功能,允許託管支付、條件轉賬或通訊對話中的自動交易。

DeFi整合:高級用戶可能通過通訊工具界面訪問去中心化金融協議。

市場反應和分析

技術和加密貨幣社區反應熱烈:

加密推特:比特幣倡導者讚揚Musk對加密貨幣原則的認可,將通訊工具視為對去中心化技術的驗證。

隱私倡導者:數字權利組織謹慎歡迎這一倡議,同時強調需要透明實施和獨立安全審計。

競爭對手:隨著X將自己定位為隱私優先的替代方案,傳統消息平台面臨增強隱私功能的壓力。

投資者:X的估值可能受益於差異化的消息產品,特別是如果加密貨幣整合推動網絡效應。

前方的技術挑戰

實施受比特幣啟發的通訊工具存在障礙:

可擴展性:比特幣區塊鏈面臨可擴展性限制。X必須確保通訊工具每天處理數十億條消息而不損害去中心化原則。

用戶體驗:自我託管和密鑰管理讓普通用戶感到困惑。X需要直觀的界面使加密複雜性不可見。

監管合規:具有加密貨幣整合的加密通訊工具面臨各司法管轄區的監管審查。

互操作性:用戶期望通訊工具跨平台工作。X必須平衡專有功能與實現與其他服務通信的標準。

時間表和推出計劃

Musk提供了初步部署時間表:

Beta測試:2026年第一季度為經過驗證的X用戶啟動初始Beta測試。

公開發佈:2026年第二至第三季度預計更廣泛推出,最初面向高級X訂閱者。

加密貨幣整合:支付功能逐步推出,從簡單的加密貨幣轉賬開始。

全球可用性:分階段國際擴張,考慮監管要求和服務器基礎設施需求。

哲學意義

受比特幣啟發的通訊工具代表更廣泛的技術哲學:

開源潛力:Musk建議考慮開源核心加密組件,允許獨立安全驗證——遵循比特幣的透明開發模型。

平台中立性:通過採用比特幣風格協議,X表明承諾中立基礎設施不受單一實體或政府控制。

數字權利:該項目將加密通信定義為基本權利,使用加密來保護隱私。

技術主權:用戶獲得獨立於傳統技術平台、政府或中介機構的通信主權工具。

批評和擔憂

並非所有反應都是積極的:

Musk懷疑論:批評者指出Musk過度承諾技術項目的歷史,並質疑實施是否與言論相符。

中心化擔憂:儘管受比特幣啟發,X仍然是由Musk控制的集中式平台。

加密貨幣波動性:將波動的加密貨幣整合到主流通訊工具中引發了對用戶混淆和金融風險的擔憂。

監管風險:激進的隱私立場可能引發監管反彈,可能限制通訊工具在主要市場的可用性。

對消息行業的影響

X的進入重塑競爭格局:

隱私軍備競賽:主要平台可能增強加密並減少元數據收集以與X的隱私定位競爭。

加密貨幣採用:具有加密貨幣整合的主流通訊工具可能加速加密貨幣採用。

去中心化趨勢:成功可能激勵其他平台採用去中心化架構原則。

商業模式轉變:具有加密貨幣變現的免費加密消息代表主導行業的廣告模式的替代方案。

更廣泛的X轉型

通訊工具符合Musk的"萬能應用"願景:

超級應用戰略:X旨在將社交網絡、支付、消息和服務結合到單一平台中。

金融服務:加密貨幣整合使X能夠提供銀行替代服務。

創作者經濟:通過通訊工具的直接加密貨幣支付為創作者提供獨立於傳統支付處理器的新變現。

全球影響力:具有加密貨幣支持的加密通訊工具可能吸引面臨審查、貨幣不穩定或金融排斥地區的用戶。

結論

Elon Musk透露X新通訊工具受比特幣啟發,標誌著主流平台對去中心化和隱私態度的重大演變。通過採用加密貨幣原則——自我託管、加密驗證、分佈式架構——X挑戰優先考慮便利性而非用戶控制的傳統消息範式。

實施是否符合雄心仍不確定。Musk的記錄包括革命性成就和未實現的承諾。技術挑戰、監管障礙和用戶採用障礙可能限制影響。

然而,哲學聲明很明確:比特幣證明去中心化加密系統可以在沒有集中中介的情況下創建信任和主權。X通訊工具試圖將這些原則從金融擴展到通信,可能重塑數十億人的數字互動方式。

成功將驗證超越投機的加密貨幣技術,展示轉變核心互聯網服務的實際應用。失敗可能加強對將區塊鏈原則應用於主流平台的懷疑。無論哪種方式,X受比特幣啟發的通訊工具代表平台向用戶賦權和加密主權演變的重要實驗。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published on this page are written by independent contributors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views of MEXC. All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actions taken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The content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legal, or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nor should it be considered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by MEXC. Cryptocurrency markets are highly volatile — please conduct your own research and consult a licensed financial advisor before making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分享文章

您可能也會喜歡

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5 兆美元的公司:回顧 Nvidia 與加密貨幣的短暫蜜月期。

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5 兆美元的公司:回顧 Nvidia 與加密貨幣的短暫蜜月期。

作者:Aki Wu 談區塊鏈 2025年10月底,Nvidia的股價達到了新的歷史高點,推動其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大關,成為全球首家跨越這一門檻的公司。自2022年底ChatGPT出現以來,Nvidia的股價已增加了12倍以上。AI革命不僅推動標普500指數創下新高,還引發了關於科技估值泡沫的討論。如今,Nvidia的市值甚至超過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總規模,在全球GDP排名中,Nvidia的市值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值得注意的是,這位AI巨星在加密貨幣領域也曾有過一段"蜜月期"。本文將回顧Nvidia與加密貨幣挖礦產業的動盪歷史,以及為何它選擇退出並將重心轉向核心AI業務。 加密牛市狂熱:遊戲顯卡變身"印鈔機" 回顧Nvidia的歷史,就像閱讀一部不斷演進的科技傳奇。成立於1993年,Nvidia從發明GPU(圖形處理器)開始,搭上了1990年代末PC遊戲熱潮的浪潮。Nvidia的GeForce系列顯卡取得了巨大成功,公司迅速崛起成為顯卡巨頭。然而,當遊戲市場逐漸飽和且增長放緩時,Nvidia也面臨著庫存積壓的困境。 幸運的是,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一個重大轉折點是加密貨幣熱潮。2017年,Bitcoin和Ethereum等加密貨幣價格飆升,引發了"挖礦"熱潮。由於GPU非常適合挖礦中的並行計算,全球礦工爭相搶購顯卡,使其變成了供不應求、價格飆升的印鈔機。Nvidia成為這場加密牛市背後的最大贏家之一,從顯卡銷售中獲得了巨額利潤。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加密貨幣市場在經歷了兩年的低迷後反彈。Bitcoin價格從年中不到15,000美元飆升至2021年初超過60,000美元的峰值,而Ethereum則從幾百美元上漲到超過2,000美元。這一新一輪的價格上漲重新點燃了GPU挖礦熱潮。礦工搶購新一代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導致原本面向遊戲玩家的高端顯卡短缺,市場陷入"供不應求"的狂熱。雖然NVIDIA的RTX 30系列顯卡最初以其高性能和高性價比讓遊戲玩家驚喜,但Ethereum挖礦利潤的飆升將其實際售價推至離譜的水平。建議零售價為2499人民幣的RTX 3060被轉售至5499人民幣,而旗艦RTX 3090甚至被定價接近20,000人民幣。 然而,持續的顯卡短缺使遊戲玩家與礦工之間的衝突浮出水面。Nvidia選擇了"雙軌"策略,同時降低了面向遊戲玩家的GeForce顯卡(從RTX 3060開始)的Ethereum哈希率。但這後來被發現只是一個煙幕。實際上,礦工發現通過插入"假HDMI線",RTX 3060會將其他顯卡也視為顯示適配器,從而在多GPU場景中繞過哈希率限制,實現全速挖礦。 Andreas在他的Twitter帳戶上展示了這一點。另一方面,專為礦工推出了一系列加密貨幣挖礦處理器(CMP),試圖"劃分市場"。官方博客當天明確表示:"GeForce為遊戲玩家而生,CMP為專業礦工而生。"CMP將取消顯示輸出,使用開放式擋板改善密集挖礦架中的氣流,並降低峰值電壓/頻率以實現穩定的能源效率。然而,正是因為CMP缺乏顯示輸出且保修期短,礦工退出市場更加困難。而GeForce則可用於挖礦,也可翻新並轉售給掙扎中的礦工,提供更好的殘值和流動性。因此,這個項目最終雖然炒作很多但實質很少,最終從公眾視野中淡出。 根據Nvidia的財報,2021財年第一季度,用於挖礦的顯卡佔其出貨量的四分之一,加密貨幣專用晶片(CMP系列)的銷售額達到了1.55億美元。在加密熱潮的推動下,Nvidia 2021年全年收入飆升至269億美元,同比增加了61%,公司市值一度突破8000億美元。 然而,這種有利局面並未持續太久。2021年5月21日,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提出嚴厲打擊Bitcoin挖礦和交易。隨後,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的礦場被關閉,挖礦業務迅速停滯。同月及次月,Bitcoin算力和價格均承壓,礦工被迫遷移或清算設備。到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通知,將所有虛擬貨幣相關交易定義為非法金融活動,並提出全國"有序清理挖礦產業",進一步在政策層面"堵漏洞"。 對於華強北礦機產業的從業者來說,繁榮與蕭條的循環並不陌生。那些經歷過2018年初礦機"崩盤"的人仍然記憶猶新;有些人絕望地退出市場,但少數人堅持下來,度過了風暴,將未售出的機器投入自己的礦場,等待下一次繁榮。事實證明,2020-2021年的牛市再次讓那些堅持下來的人扭轉了命運。 2022年9月,加密行業發生了一個里程碑事件:Ethereum區塊鏈完成了"合併"升級,從工作量證明(PoW)機制過渡到權益證明(PoS)機制,消除了大量GPU參與挖礦的需求。這標誌著GPU挖礦長期時代的結束。沒有了加密礦工的特定需求,全球GPU市場迅速降溫,直接影響了Nvidia的業績。2022年第三季度,Nvidia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7%至59.3億美元,淨利潤僅為6.8億美元,同比下降了72%。Nvidia的股價在2022年一度跌至165美元左右,幾乎從峰值腰斬,昔日的加密熱潮瞬間成為其業績的負擔。 劃清界限:Nvidia與挖礦產業的分手 面對挖礦產業的狂熱、遊戲玩家的抱怨以及週期性利潤帶來的問題,Nvidia逐漸意識到需要在加密貨幣挖礦熱潮中找到平衡,並在適當的時機與之"劃清界限"。隨著加密貨幣價格飆升引發泡沫擔憂,公司還遭遇了財務合規問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後續調查發現,Nvidia未能充分披露2018財年連續兩個季度加密貨幣挖礦對其遊戲顯卡收入增長的貢獻。這被視為不當披露。 2022年5月,Nvidia同意與SEC和解並支付550萬美元罰款。這一事件迫使Nvidia重新評估其與加密產業的微妙關係;雖然加密貨幣挖礦熱潮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其波動性和監管風險也可能損害公司的聲譽和業績。 在Ethereum於2022年轉向PoS後,GPU挖礦需求驟降,Nvidia的遊戲顯卡業務迅速恢復正常供需。黃仁勳也多次強調,公司未來的增長將主要來自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和自動駕駛等領域,而非依賴加密貨幣等投機性業務。可以說,在經歷了"挖礦卡熱潮"的起起落落後,Nvidia果斷地與這個高度波動的行業保持距離,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更廣泛且更具社會價值的AI計算領域。 此外,Nvidia最新的面向AI初創企業的Inception計劃網站明確列出了"不合格組織類型",包括"加密相關公司",展示了Nvidia與昔日加密夥伴保持距離的明確意願。 那麼,在全面擁抱AI產業後,Nvidia的晶片業務還會與加密產業交叉嗎?表面上看,自從Ethereum告別"挖礦時代"後,GPU與傳統加密挖礦的聯繫已顯著減弱。Bitcoin等主要加密貨幣早已使用專用ASIC礦機,GPU不再是加密礦工曾經追捧的"金母雞"。 然而,兩個領域並非完全沒有重疊,新的交匯點正以不同形式出現。一些曾專注於加密貨幣挖礦的公司正在將業務重心轉向AI算力服務,成為Nvidia的新客戶。此外,傳統Bitcoin挖礦公司也在探索利用剩餘電力和空間資源承擔AI計算任務。一些大型挖礦公司最近用GPU硬件替換了部分設備,用於訓練AI模型,認為與波動的加密貨幣挖礦產業相比,AI訓練提供了更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AI淘金熱中賺錢最多的人—賣"鏟子"的Nvidia 2022年11月,OpenAI的ChatGPT問世,憑藉其大規模AI模型在全球引起轟動。對NVIDIA來說,這無疑是又一個百年難遇的機會。世界突然意識到,要為這些計算密集型的AI怪獸提供動力,NVIDIA的GPU硬件支持是不可或缺的。隨著ChatGPT的爆炸性普及,各大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紛紛湧入"大模型"賽道,導致訓練AI模型所需的算力呈爆炸性增長。NVIDIA敏銳地認識到這一基本事實:無論技術如何進步,算力始終是數字世界的基本貨幣。 目前,Nvidia在大規模模型訓練晶片市場佔有超過90%的份額。其A100、H100和下一代Blackwell/H200 GPU已成為AI加速計算的行業標準。由於需求遠超供應,Nvidia在高端AI晶片領域擁有非凡的定價能力和利潤率。高盛預測,從2025年到2027年,僅亞馬遜、Meta、Google、微軟和甲骨文五大雲服務提供商的資本支出預計將接近1.4萬億美元,幾乎是前三年的三倍。這些巨額投資為Nvidia的天文市值奠定了基礎。 然而,AI領域曾經歷過一次"降本增效"的衝擊波—開源大模型DeepSeek的爆紅。DeepSeek項目聲稱以極低的成本(僅約557.6萬美元)訓練了性能可與GPT-4媲美的DeepSeek V3模型,並隨後發布了推理成本超低的R1模型。業界當時一片嘩然,許多人預測Nvidia的末日。他們認為,此類低成本AI模型的出現意味著中小企業可以用更少的GPU部署大模型,可能影響Nvidia高端GPU的需求。"AI算力需求會被效率革命取代嗎"成為熱門話題。 受此預期影響,Nvidia股價暴跌,收盤下跌約17%,單日市值蒸發約5890億美元(被認為是美股歷史上最大的單日市值損失之一)。然而,僅僅幾個月後,這些擔憂被證明是短視的。DeepSeek並未減少算力需求;相反,它引發了新一輪的需求激增。其技術路線本質上實現了"算力平權"—通過算法創新和模型蒸餾,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門檻,使AI應用對更多機構和企業變得更加可負擔。 表面上看,由於模型效率提高,似乎"需要更少的算力";但實際上,DeepSeek現象極大地普及了AI應用,導致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大量企業紛紛採用DeepSeek,引發了AI應用浪潮,推理計算迅速成為算力消耗的新主力。這恰好印證了著名的"傑文斯悖論"—技術效率的提高實際上加速了資源消耗。DeepSeek降低了AI的門檻,導
分享
PANews2025/11/03 09:30
淨利潤為28億,Strategy的下行趨勢無法掩蓋。Strategy有可能被從Nasdaq 100指數中移除嗎?

淨利潤為28億,Strategy的下行趨勢無法掩蓋。Strategy有可能被從Nasdaq 100指數中移除嗎?

撰文:Eric,Foresight News 在美國市場於當地時間30日收盤後,Strategy(第一家公開交易比特幣DAT的公司)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Strategy第三季度營收為39億美元,淨利潤為28億美元,稀釋每股收益為8.42美元。截至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6日,Strategy持有640,808個比特幣,總價值達到474.4億美元,每個比特幣的成本增加到74,032美元。2025年迄今為止,比特幣收益率為26%,產生了129億美元的收入。Strategy首席財務官Andrew Kang表示,基於年底比特幣價格預測為150,000美元,Strategy 2025年全年營業收入預計為340億美元,淨利潤為240億美元,稀釋每股收益為80美元。 Strategy的比特幣相關數據大多是公開的,不太可能引起重大市場反應。然而,基於今日比特幣價格反彈和公司樂觀展望,Strategy股價在昨日盤後和今日開盤前均有反彈。截至撰文時,MSTR價格已從昨日收盤價254.57美元反彈至盤前約272.65美元。根據其財報,Strategy在截至9月30日的三個月內通過其普通股、STRK、STRF、SRD和STRC股票發行籌集了總計51億美元的淨收益,截至10月26日,Strategy仍有421億美元的可用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目前價格比年初低點高出40%以上,而MSTR昨日收盤價僅比年初低點低約6%。雖然昨日盤後和今日盤前的價格走勢表明市場短期內仍認可這份財報,但投資者實際上開始對Strategy,或者說DAT的商業模式產生擔憂。 mNAV正接近死亡邊緣。根據StrategyTracker數據,Strategy的mNAV(市值與其比特幣持有總價值之比)已達到1.04。即使按稀釋股份計算,該數字也僅為1.16,非常接近1。如果mNAV達到1甚至低於1,意味著購買公司股票不再像直接購買相應加密貨幣那樣有價值。 在7月底的財報電話會議上,Strategy承諾,除非是為了支付優先股股息或債務利息,否則當mNAV低於2.5倍時不會發行新的MSTR普通股。然而,僅僅兩週後,它取消了這一限制,並在其8-K文件中添加了一個有條件的例外條款:"如果公司認為發行有利,即使mNAV低於2.5倍,也可能繼續發行股票。"在最近的財報中,Strategy還重新解釋了發行普通股ATM的規則:雖然當mNAV低於2.5時發行普通股仍優先用於支付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息,但現實是,現在可以在mNAV低於2.5時使用普通股ATM為比特幣購買融資,且購買比特幣的融資方式不再僅限於普通股ATM。 Strategy在其官方數據中計算的mNAV為1.25,高於第三方統計數據。雖然Strategy的計算方法更為複雜,但普通投資者實際上看重的是總市值與其比特幣持有總價值之比,即1.04。此外,Strategy保留了調整mNAV基準的可能性,這無疑增加了更多變數。 Strategy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分別購買了81,785、69,140和42,706個比特幣。比特幣價格的持續上漲伴隨著購買量的逐漸減少,表明Strategy已經預見到潛在問題。如果Strategy的mNAV降低到1以下,可能會對DAT的整體價值產生重大影響。 幾天前,以太坊DAT公司ETHZilla選擇出售價值4,000萬美元的以太坊進行股票回購,旨在提升其mNAV。同一天,全球第二大比特幣DAT公司、日本上市公司Metaplanet也宣布了股票回購計劃。雖然該計劃不涉及出售其比特幣持有量,但mNAV的壓力已經導致全球兩大公開披露的比特幣買家放緩了購買步伐。 從納斯達克100指數中移除? 在北京時間昨晚美股交易時段,Web3社區的一些投資者推測,由於MSTR最近表現疲軟,Strategy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被從納斯達克100指數中移除。Strategy去年12月正式被選為納斯達克100指數的成分股,這曾短暫將其股價推高至500美元以上。雖然比特幣價格隨後創下新高,但MSTR並未超過那個高點。 實際上,Strategy今年被從納斯達克100中移除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除了轉變為金融公司、更改上市地點、流動性不足或違反上市規則等基本情況外,股票通常只有在其市值排名直接降低到第125位以下或保持在前100名之外,或者其權重連續兩個月低於總市值的0.1%且有合適的替代品時,才會從納斯達克100中移除。 根據QQQ的持股情況,Strategy目前的權重約為0.37%,其市值並未跌出前100名。年底指數調整基於10月底的數據,這表明Strategy今年仍然安全。 今年市場上DAT(數據技術、阿里巴巴、騰訊)公司激增,但重要的是要注意,這些公司是基於市場共識而非金融機制運作,其市值不一定低於其資產價值。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今年8月《每日經濟新聞》發表的一篇文章:早期互聯網巨頭搜狐的市值長期低於其現金持有量和辦公樓價值。 Strategy目前仍能運作,因為新進入者基於DAT作為"發起者"的地位繼續加入遊戲,它也基於其作為"發起者"的地位約束了大量既得利益。然而,如果市場突然放棄對這種"遊戲機制"的接受,投資者通過維持公司市值與其比特幣持有價值之間的穩定比率,不斷購買新股並以更高價格套現的策略將變得無效。所涉及的風險可能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大。 即使這種機制繼續存在,AI持續吸引的高度關注和資金也可能導致比特幣價格持續疲軟,給Strategy帶來短期重大壓力。雖然DAT模式的持續實施將對行業產生積極影響,但對壓力測試相關的短期風險保持警惕至關重要。畢竟,28億的利潤只是投資收入,投資中從來沒有贏家。
分享
PANews2025/11/03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