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導,中國本週在歐洲發起了新一輪融資行動,旨在通過雙批次歐元計價主權債券銷售籌集高達40億歐元。
該國財政部於週二開始推廣此項發行,在兩週前完成了一次備受追捧的美元債券銷售後,迅速鎖定了投資者的興趣。
這次,中國提供四年期和七年期債券。根據市場參與者看到的定價指引,四年期票據的初始價格談判設定在中間掉期利率上方約28個基點,而七年期批次則目標定在約38個基點。
截至香港中午時分,該交易已吸引了超過500億歐元的訂單,預示著中國債務將再次獲得大量認購。
這次發行為北京服務多重目的。它幫助政府擴展其主權歐元收益率曲線,這是政府希望深化的領域,以便在國際運營的中國企業最終可以在發行自己的債券時參考它。
雖然中國在美元市場更為活躍,但這次歐元推動旨在使其融資組合更加靈活,特別是在全球投資者追求更高回報和更安全名稱的情況下。
全球買家湧入,歐元需求激增
此次銷售的時機也絕非偶然。中國剛剛完成了一筆4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交易,吸引了近30倍於其規模的訂單,儘管美國仍擁有更強的信用評級並主導全球金融體系。歐元銷售乘勢而上,加上與華盛頓貿易壓力緩和的跡象,這有助於解凍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胃口。
尋求分散風險的投資者正湧向主權債券。富達亞洲固定收益主管雷朱表示,需求受到更緊縮的息差和更高回報的推動。
"全球投資者正在搶購中國主權債券,作為更大規模多元化投資的一部分,"雷表示。"由於強勁的貨幣收益、更緊縮的信用息差和具吸引力的回報,歐元資產需求旺盛。"
對北京來說,這種對歐元敞口的渴望至關重要,因為對中國發行者而言,歐元債券市場仍相對淺薄。
通過在主權交易中發揮領導作用,中國希望為其企業借款人提供一個可靠的基準參考。
但是,雖然中國在國外引起關注,國內情況看起來更加嚴峻。
國內支出崩潰,預算赤字擴大
中國財政部的新數據顯示,10月份財政支持大幅下降,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管理基金同比下降了19%,降低到2.37萬億元人民幣,約3340億美元。
這是自2021年初以來最大的月度降幅,也是自2023年7月以來單月支出的最低金額。
此外,在2025年前10個月,政府支出僅增加了5.2%,達到30.7萬億元人民幣,而總收入幾乎沒有變動,僅增加了0.2%至22.1萬億元人民幣。
這種疲軟的一大部分來自土地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5%。綜合起來,這使得國家的預算缺口達到8.6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高出20%以上。
而且並非所有債務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澳新銀行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表示,政府一直在使用大部分債券收益來為舊債務再融資,而不是投資於實際經濟增長。
"今年,發行的大量債券被用於債務替換,而非實際經濟活動,"楊宇霆說。
他警告說,除非官員重新調整公共資金的支出方式,否則進入2026年初時,增長可能會停滯。"中國政府需要審視可用資金的支出模式,"楊宇霆說。
如果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您已經領先一步。請繼續關注我們的通訊。
來源:https://www.cryptopolitan.com/china-markets-euro-bond-progr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