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動性已停止增長。自 9 月以來,全球 M2 呈橫向移動,在 $127 萬億和 $128 萬億之間波動。
當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下降時,中國繼續擴大其貨幣供應。這種差異正在塑造投資者對全球流動性和風險敞口的看法。
根據市場分析師 João Wédson 的說法,中國的 M2 在過去 30 天內增加了 0.87%,保持了全球水平的穩定。在同一時期,日本、歐盟和幾個西方經濟體出現下降,表明主要金融中心正在進行協調緊縮。
M2 是衡量流動性的關鍵指標,追蹤可用於支出或投資的現金、存款和短期資金。當 M2 收縮時,流動性緊縮,減少了市場上可用資本。當它上升時,通常會支持支出和資產價格,包括加密貨幣。
在過去一個月中,多個大型經濟體的 M2 都出現下降。日本錄得最大降幅,為 -3.29%,其次是歐盟,為 -1.7%。英國的供應量降低了 -1.49%,而台灣和澳大利亞報告的降幅較小,分別為–1.02% 和 -1.23%。
相比之下,美國保持穩定,沒有顯示出可測量的變化。香港實現了 0.06% 的微小增長,但這不足以提升全球總量。這些變化共同使全球 M2 基本保持不變,穩定在約 $128 萬億。
分析師表示,這種不均衡的變動揭示了西方貨幣緊縮與中國持續寬鬆之間的分歧。這種差異可能會影響跨境流動性,並可能波及到風險資產市場,如加密貨幣,因為流動性趨勢通常會驅動資本流動。
中國的穩定擴張反映了其央行支持國內信貸和穩定增長的嘗試。當其他國家為了對抗通脹而縮減規模時,北京似乎有意保持流動性流動。其持續的刺激措施正在 防止全球更深層次的收縮。
Wédson 將這種情況比作「一支艦隊進水,而一艘船保持泵運轉」。這個比喻很貼切:中國的 M2 增長有效地抵消了其他地方的緊縮,使全球數字保持穩定。
對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中國的流動性選擇在塑造全球貨幣條件方面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如果中國人民銀行維持其立場,它可能會繼續緩解全球經濟放緩,直到下一季度。
這篇文章「中國保持 M2 上升,全球流動性收縮」首次發表於 Blockon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