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區塊鏈這些年來有一項顯著進步,那就是速度。可擴展性是當今幾乎每個區塊鏈網絡的主要優先事項,並且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導致吞吐量大幅增加。最好的例子之一是以太坊,它曾經每秒只能處理少量交易,速度極其緩慢。但由於其向權益證明的轉變以及第二層擴展網絡的出現,它現在可以在幾秒鐘內處理數千筆交易。
區塊鏈可擴展性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進步在 a16z Crypto 最近的報告中得到了說明,該報告發現在過去五年中,吞吐量增加了100倍以上。2025年加密貨幣狀態報告研究了數十個主要區塊鏈網絡的平均處理速度,發現它現在能夠處理驚人的3,400 TPS,而五年前僅為340 TPS。
這些數字表明,區塊鏈現在比世界上許多最可靠的金融系統都要快得多。例如,支付處理商 Strip 在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期間只能處理約2,300 TPS,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的處理能力約為2,400 TPS。
當然,去中心化網絡仍有改進空間,尚不能匹配像 VISA 這樣的信用卡網絡的極快處理速度,後者可以處理超過24,000 TPS。但 COTI 首席執行官 Shahaf Bar Geffen 表示,它不需要達到這樣的速度來支持大多數機構需求。
根據 Geffen 的說法,就其處理交易的速度而言,區塊鏈絕對已經準備好迎接機構級應用。「雖然在可擴展性方面總是可以進一步改進,但速度和成本不再是阻礙因素,」他說。「如果你正在構建一個依賴於 Visa 級別 TPS 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有許多鏈能夠滿足這一基準。」
這樣的說法很難反駁。雖然 a16z Crypto 的報告稱區塊鏈平均為3,400 TPS,但有幾個鏈可以處理比這更多的交易。例如,Solana 利用獨特的歷史證明和權益證明機制的新穎組合,實現了令人瞠目的65,000 TPS,甚至讓 VISA 的網絡相形見絀。
該報告還揭示了區塊鏈交易的成本效益,再次讓許多競爭對手相形見絀,大多數網絡顯示出比傳統支付渠道更高的經濟性。事實上,一些區塊鏈(如 Nano 和 IOTA)根本不收取任何費用,而其他如 Solana 和 Tron 長期以來一直支持低於一美分的交易成本。即使是以太坊,曾因擁堵而臭名昭著地收取100多美元的費用,現在也通過各種 L2 擴展解決方案(如 Abritrum 和 Polygon)實現了最低的 Gas 成本。
Geffen 表示,L2 網絡上廣泛可用的低於一美分的交易是推動機構採用區塊鏈的重要因素,也是穩定幣交易量在過去一年達到超過46萬億美元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機構來說,理想的成本閾值約為每筆交易0.01美元,」Geffen 說。「低於這個水平,鏈上經濟完全壓倒了傳統渠道收取的費用,特別是對於跨境或高頻結算。」
那麼,憑藉其快速的吞吐量和行業領先的成本效益,這是否意味著區塊鏈現在已準備好在全球金融巨頭中實現主流採用?Geffen 說,還沒有,因為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區塊鏈的透明性,它通常被視為主要優勢之一,但對機構用戶來說卻造成了重大困擾。
「真正擴大區塊鏈採用的將是與隱私的互動,」Geffen 說。「目前還沒有達到這一點。當一個機構通過傳統銀行渠道向海外子公司匯款10億美元時,除了交易對手和相關銀行外,沒有人會知道。但如果你在鏈上這樣做,每個人都能看到。」
交易隱私對機構至關重要,因為他們的財務交易是最重要的秘密之一,他們不希望交易被公開。沒有隱私,組織的競爭對手可以分析其業務策略並提出更有效的策略以竊取客戶,或複製其交易模式以匹配其利潤。
此外,公司的財務交易可能會揭示其他秘密,例如它從哪裡採購基本組件、庫存水平以及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公開披露交易信息也可能違反保密協議和合規要求。
然後是安全原因。任何定期發送和接收價值數百萬美元資金的錢包都會引起注意,成為反覆黑客攻擊和網絡釣魚嘗試的目標,這增加了資金被盜的風險。企業也可能受到歐洲 GDPR 等法規的約束,該法規要求對某些數據進行匿名化處理,並要求用戶同意分享某些類型的信息。
「傳統金融機構和大型投資者通常對客戶保密有嚴格要求,」Geffen 說。「RWA 代幣化中缺乏隱私使這些機構難以參與,而不會潛在違反客戶保密協議或監管要求。這種隱私顧慮顯著阻礙了機構參與 RWA 代幣化市場。」
然而,並非每個區塊鏈都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那樣透明。事實上,像 Monero 和 ZCash 這樣的隱私幣已經存在多年,並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它們基本上對各種監控技術都具有免疫力。
Geffen 表示,這些區塊鏈上的交易真正無法追蹤。然而,這些區塊鏈仍然不適合機構,因為它們缺乏基本合規目的所需的細微差別。「第一波隱私協議在隱藏一切方面做得很好,使所有交易都不受窺探,」他說。「第二波隱私協議在隱私控制方面不僅更加精細,而且更具可擴展性,允許掩蓋鏈上交易而不明顯增加成本或減慢結算速度。」
Geffen 指的是一種新型區塊鏈,它實施了「可編程隱私」控制,支持所謂的「選擇性披露」,即用戶可以授權選定用戶查看其交易歷史,同時確保其他人看不到他們在做什麼。如果企業要採用基於區塊鏈的支付渠道並在其運營的司法管轄區保持合規,這種選擇性隱私是迫切需要的。
「在 COTI,我們一直在支持這種隱私 2.0 運動,允許機構私下結算,同時確保監管機構在需要時仍然可以查看,」Geffen 說。「這種能力將加速主流結算,使區塊鏈渠道成為機構移動數萬億美元的首選渠道。」
區塊鏈交易吞吐量的大幅增加表明,行業的「擴展戰爭」可能即將結束,因為大多數網絡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已經足夠快。畢竟,如果沒有人真正受益,那麼試圖讓區塊鏈變得更快就沒有太大意義。
因此,現在的真正戰場歸結為隱私,這在大多數區塊鏈上仍有很多不足之處。「幸運的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現在已經隨時可用,只是尚未廣泛整合,」Geffen 說。「一旦隱私可以通過點擊按鈕在每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協議和網絡上訪問,機構採用的細流將變成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