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主導地位長期以來定義了全球金融。然而,隨著中央銀行試驗加密貨幣和人工智能重塑跨境結算,這個系統正面臨數十年來首次真正的結構性考驗。這種轉變可能重新定義全球流動性和信任的定價方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COFER數據顯示,2025年初美元在全球儲備中的份額為56.32%——這是自歐元誕生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94%的貨幣當局正在測試中央銀行數位貨幣。這表明國家貨幣正走向多元化和數位化。
人工智能在金融基礎設施中的出現加速了這一轉變。國際清算銀行警告,自主交易和流動性算法可能會放大系統性風險。同時,新的數位軌道承諾提供更便宜、更快速的轉帳。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傳統網絡正在悄然侵蝕。
美元主導地位永久轉變的指標
BeInCrypto採訪了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前IMF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博士。憑藉二十年的宏觀研究經驗,她解釋了CBDC、人工智能和穩定幣如何重塑全球貨幣權力。她還概述了哪些指標將首先揭示這一轉折點。
美元仍然是儲備的錨點,但侵蝕已經開始。COFER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穩步下滑。問題不再是是否會出現替代方案,而是何時這種轉變變得可測量——投資者現在可以實時觀察的時間表。
資料來源:IMF COFER,2025年第二季度贊助
贊助
她的門檻——到2027年降低到55%以下加上數十億美元的CBDC流動——將標誌著儲備結構的轉折點。這表明多元化何時從理論變為政策。
穩定幣市場份額和新興集團風險
穩定幣仍然是美元流動性的延伸。約99%的流通量與美元掛鉤,USDT和USDC佔主導地位。非美元或商品支持的代幣可能引發基於集團的競爭——這清楚表明流動性可能沿著政治路線分裂。
資料來源:Messari加西亞-埃雷羅認為,競爭穩定幣必須佔全球結算的20%以上才能觸發真正的集團分裂。這標誌著數位貨幣開始重塑地緣政治而非僅僅是支付的轉折點。
鏈上結算現在每年超過35萬億美元——是Visa處理量的兩倍。Stablecore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特里斯稱之為"現代歐洲美元網絡",服務於銀行以外的全球美元需求。這表明數位軌道仍然加強了美元的影響力。
IMF數據顯示,這些代幣已經處理拉丁美洲和非洲約8%的GDP規模流動。這證明穩定幣現在作為非正式政策工具發揮作用。
特里斯將這種數位美元系統比作1960年代的歐洲美元市場,當時離岸投資者通過平行網絡獲取美國流動性。私人創新擴展了美元的影響力,而不是取代它。
高通脹經濟體中的穩定幣
在受通脹打擊的經濟體如阿根廷和土耳其,穩定幣作為非正式美元軌道發揮作用。它們作為對抗貨幣崩潰的數位對沖工具,並提供平行金融生命線,展示了加密貨幣在現實世界中的角色。
她的經驗法則:適度使用穩定。但當穩定幣超過支付的四分之一時,它們威脅貨幣主權——這是緩解轉變為風險的轉折點。
贊助
贊助
代幣化和主權債務
代幣化已成為金融中的關鍵主題,儘管主權採用滯後。雖然BIS試點進展緩慢,但私營企業進展更快。富蘭克林鄧普頓預計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的國債和ETF將率先採用。這些試點顯示了監管和創新已經交匯的地方。
CoinGecko數據顯示代幣化國債超過55億美元,穩定幣超過2200億美元。隨著傳統資產悄然遷移到鏈上,這一概念正從試點轉向實踐。
她的預測——到2028年5%的主權發行將代幣化——表明由亞洲和歐洲主導的漸進改革。它補充而非取代美元系統。數位金融通常通過合規而非反叛演變。
公共和私人努力正在融合。加西亞-埃雷羅預期監管主導的採用,而富蘭克林鄧普頓則押注市場拉動。無論如何,傳統資產正在遷移到區塊鏈軌道——一次一個債券和一個基金。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和國家主導的加密貨幣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在嚴格的中央控制下繼續擴張。到2025年中期,它已處理了7萬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這顯示了北京在沒有私人加密貨幣的情況下數字化貨幣的能力,以及集中式生態系統如何快速擴展。
中央黨校的期刊《學習時報》將加密貨幣和CBDC框定為"金融動員"的工具。北京的數字人民幣和區塊鏈網絡作為流動性控制和制裁彈性的戰略資產——一個融合金融和安全的"數字物流前線"。
贊助
贊助
她將國家主導的主導地位定義為私人區塊鏈投資低於金融科技流入的10%。這一水平可能在2026年底到來,屆時數字主權將變得可測量,而非僅僅是修辭。
俄中貿易和"國家主導的Web3集團"
面對制裁,俄羅斯和中國現在在美元系統之外結算大部分貿易。他們的數字資產實驗提出了協調何時成為正式集團的問題——這一轉折點可能重塑結算地理。
她的50%基準定義了新清算領域的門檻。它可能穩定受制裁的貿易,但加深全球分裂。
歐洲已經做出反應。歐盟最近禁止以盧布為支持的穩定幣A7A5,標誌著其首次直接加密貨幣制裁。這顯示數字資產如何在金融衝突中成為武器和目標。
人格證明和金融包容性
像Worldcoin的生物識別模型這樣的人格證明系統正在重塑關於身份和包容性的辯論。它們的經濟價值尚未得到證實,但可擴展性可能影響人工智能時代信任框架的演變速度。
這場辯論反映了更廣泛的數字身份競賽。TFH的阿德里安·路德維希將人類證明系統視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信任層。加西亞-埃雷羅表示,只有可測量的影響才能證明它們的價值。
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跨境貿易主導
人工智能驅動的金融現在塑造著流動性、合規和結算。BIS表示,機器學習副駕駛已經自動化反洗錢審查。Pine項目智能合約讓中央銀行實時調整抵押品,表明可編程合規的崛起。
贊助
贊助
BIS將此框定為可編程但受監管的金融核心。像AI 2027這樣的投機性展望設想人工智能系統指導流動性、研發、市場和安全政策。BIS呼籲在此類系統完全出現之前實現設計完整性。
到2027年接近1000億美元的投資支持這一模式。穩定幣可能作為合規的代幣化層,將自動化流動性與可編程貨幣連接起來——監管機構的下一個戰場。
主權比特幣儲備和資源瓶頸
比特幣在主權儲備中的份額仍然很小但具有象徵意義。它與風險資產的聯繫以及對能源和芯片的依賴可能創造新的地緣政治瓶頸。數字儲備可能很快與實體供應鏈掛鉤。
同時,數字資產財政部(DAT)公司管理超過100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揭示了脆弱的資產負債表如何反映主權風險。專注於比特幣的財政部門與嚴格的流動性緩衝似乎最具彈性——這是國家在採用增加時可能面臨的挑戰的預覽。
加密貨幣的透明度和治理優勢
公共區塊鏈正在進入政府登記處和採購系統。對於民主國家,透明的分類帳提供直接加強財政可信度的問責制。
她的15-20%基準標誌著區塊鏈採用成為結構性的轉折點。它提高透明度分數並為開放社會提供治理優勢。
結論
在CBDC、人工智能、穩定幣、代幣化和區塊鏈這十個領域,加西亞-埃雷羅的框架表明這是演變而非革命。隨著數字貨幣將貨幣權力轉變為共享的、數據驅動的系統,美元的影響力正在擴散而非消失。
她的分析將投機建立在可測量的數據上:儲備比率、結算流動和採用門檻。未來的貨幣秩序將更少依賴於破壞而更多依賴於治理——透明度、信任和控制如何在數字時代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