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雜誌
摩根大通表示,如果MSCI排除MSTR,Saylor的策略可能會出現數十億美元資金外流
Strategy——原始的「納斯達克上的比特幣」代理——自從Michael Saylor五年前開始將公司轉變為槓桿化BTC持有工具以來,現在正面臨其最嚴重的結構性風險。
摩根大通的一份新研究報告警告稱,隨著MSCI接近1月15日的關鍵決定——即擁有大量數位資產庫藏的公司是否屬於傳統股票基準指數——Strategy「面臨被主要股票指數排除的風險」。
MSCI正在考慮一項規則,該規則將移除數位資產持有量超過總資產50%的公司——Strategy在這一類別中處於極端位置。
隨著公司市值在590億美元左右徘徊,且近90億美元被動式指數追蹤工具持有,分析師表示,任何排除都可能釋放嚴重的機械性賣壓。
分析師指出,如果MSCI移除Strategy,資金外流可能達到28億美元——如果其他指數提供商跟進,則可能高達88億美元。
這一警告來臨於脆弱時刻。近幾個月來,Strategy股價下跌幅度超過比特幣本身,因為公司曾經高高在上的溢價——企業價值與比特幣持有量之間的「mNAV」差價——已經崩潰至僅略高於1.1,為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
MSTR在過去六個月內價值損失了約40%,其中11%發生在最近五個交易日。
推動Strategy崛起的模式——籌集股權、購買比特幣、從反身性中受益、重複——現在面臨結構性逆風:自去年11月高點以來,股價下跌了超過60%。
其永久優先股已大幅拋售,其10.5%票據的收益率上升到了11.5%。最近一次歐元計價的優先股發行在兩週內跌破了折扣發行價。
Strategy被納入納斯達克100指數、MSCI美國指數、MSCI世界指數和其他基準指數,多年來悄悄地將比特幣交易引入主流投資組合。被動ETF和共同基金流動性幫助維持了Strategy的流動性、估值和對機構配置者的可見度。
但根據摩根大通的說法,MSCI十月的諮詢揭示了新情況: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將數位資產庫藏公司視為更接近投資基金而非營運企業。投資基金不符合指數納入資格——這正是Strategy問題的核心。
MSCI表示不會「推測未來指數變化」,但正在評估數位資產密集型資產負債表是否應該留在股票基準指數內。
主動管理者不需要模仿指數變化,但摩根大通警告說,僅僅被移除就可能引發聲譽損害、擴大融資利差和稀釋交易活動——使股票對大型機構的吸引力降低。
Strategy的崛起——及其當前風險——凸顯了比特幣如何通過間接渠道深入全球金融。
曾經,分析師推測該公司可能進入標普500指數。相反,數位資產庫藏模式現在看起來越來越脆弱,因為比特幣從10月高點下跌了30%,加密市場已經蒸發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價值。
摩根大通認為,Strategy相對於BTC的顯著表現不佳現在主要是由指數排除恐懼驅動,而非比特幣疲軟。如果MSCI做出不利裁決,公司的估值可能幾乎完全與其底層BTC掛鉤——其mNAV比率更接近1.0。
這將消除推動Saylor策略過去五年的反身性溢價。
今年早些時候在接受《比特幣雜誌》採訪時,Saylor概述了建立萬億美元比特幣資產負債表的宏偉願景,將其作為重塑全球金融的基礎。
他設想積累1萬億美元的比特幣並每年增長20-30%,利用長期增值創建大規模的數位抵押品儲備。
從這個基礎出發,Saylor計劃發行比特幣支持的信貸,收益率顯著高於傳統法定系統,可能比公司或主權債務高2-4%,提供更安全、過度抵押的替代方案。
他預計這可能會振興信貸市場、股票指數和公司資產負債表,同時創建新的金融產品,包括以比特幣計價的高收益儲蓄賬戶、貨幣市場基金和保險服務。
這篇文章《摩根大通表示,如果MSCI排除MSTR,Saylor的策略可能會出現數十億美元資金外流》首次出現在比特幣雜誌上,作者為Micah Zimmer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