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一份新報告強調了幾個阻礙各國在加密貨幣方面跨境合作的關鍵因素。G20風險監管機構指出,隱私規則的差異是這樣的一個關鍵障礙。
自Bitcoin(BTC)推出以來已經過了16年,全球金融監管機構在嘗試獲取加密貨幣數據時仍然面臨問題。根據FSB最近的一份報告,隱私法律正在使獲取此類數據的努力變得複雜。
在一份詳細的107頁同行評審報告中,G20風險監管機構指出,數據隱私仍然是阻礙跨境合作監管數字資產(如Bitcoin(BTC)、Ethereum(ETH)和穩定幣)的關鍵瓶頸。
值得強調的是,FSB由國際清算銀行(BIS)資助,作為全球金融權威機構,負責監控並就不斷發展的全球金融系統提出建議。
FSB發現全球不同國家政府在監管數字資產市場方面存在幾個主要差距。該機構表示,這些差距導致了二階挑戰,包括監管套利、數據缺口和市場分割。它補充道:
FSB指出,加密貨幣監督和執法努力往往落後於監管發展,許多司法管轄區尚未實施確保合規和監督所需的工具。
根據FSB的說法,數據保密問題在識別潛在系統性風險以及監督跨境加密資產活動方面仍然是一個主要關切。具體來說,保密或數據隱私法律可能對合作構成重大障礙。
此外,FSB指出,相當多的用戶因數據洩露風險和缺乏保證互惠而不願分享機密信息。該報告分享了以下表格,突顯了FSB政策建議的實施狀況。
2023年,G20——由全球20個主要經濟體組成的國家集團——承諾建立統一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當時,該組織要求其成員國分享信息,以更好地監管這一新興資產類別。
然而,自那時以來取得的進展有限。由於加密貨幣行業快速發展,挑戰依然存在,甚至變得更加複雜。G20成員國之一的印度最近因系統性風險擔憂而推遲發布其加密貨幣框架。
同時,FSB最近表示將採取措施解決與穩定幣相關的風險。截至發稿時,BTC交易價格為106,727美元,在過去24小時內下降了1.2%。